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奋进的中储粮人 创新思维破解二氧化碳气调杀虫难题/h1>

时间:2024-07-13 来源:新闻中心

  中储粮集团公司在“宁流千滴汗,不坏一粒粮”第五届公众开放日活动期间推出系列融新闻媒体报道,“奋进的中储粮人”以直播、短视频、人物报道等多种形式呈现30组新时代中储粮人的奋进故事!

  本期“奋进的中储粮人”是来自安徽铜陵直属库“技能拔尖人才工作室”的刘旭光、甘双庆、杨绘,他们用创新思维破解了二氧化碳气调杀虫技术难题。

  他们是铜陵直属库夏天晒得最黑的人,也是铜陵直属库科技“含金量”最高的人。

  刘旭光、甘双庆和杨绘是中储粮集团安徽分公司铜陵直属库的普通员工,也是铜陵库科技储粮团队的主要成员。在工作中,他们勇于创新、努力攻坚,历时5年,经17次实仓试验,用巧思和苦干成功研发出了二氧化碳气调储粮成套新技术与装备,破解了二氧化碳气调杀虫难题,为绿色储粮提供了新方案。

  刘旭光、甘双庆、杨绘在工作室模型前讨论二氧化碳气调项目(央广网发 陈韧 摄)

  二氧化碳气调杀虫技术,通俗来讲,就是用特殊装置将液态的二氧化碳汽化,再将气体充入粮仓中,当二氧化碳气体长时间保持在一定浓度时,就能杀死储粮害虫,起到防虫减损的效果。

  杀虫的原理看似简单,但要从起步研发到推广应用,铜陵库科技储粮团队破解二氧化碳气调杀虫难题的道路并不简单。

  害虫防治一直是储粮过程中非常非常重要的一环,传统的杀虫技术包括药物熏蒸等手段。但随着时下人们对食品安全和环保问题的逐步重视,传统杀虫技术带来的害虫抗药性、环境污染、操作安全性等问题也逐渐显露,绿色储粮、减损降耗也慢慢的变成为中储粮科技研发的目标和方向。

  铜陵直属库位于安徽南部,处于第五储粮生态区,气候特点是中温高湿。在防虫杀虫技术的选择上,铜陵库面临着他们的难题:如果采用传统的药物熏蒸方法杀虫,不仅会造成了一定的环境污染,还会因害虫的抗药性导致效果不佳;同时铜陵库的制氮设施已经老旧损坏、难以修复,无法采用当时中储粮已大范围的应用的氮气气调技术。

  铜陵库的难点同样也是刘旭光的痛点。作为粮食储藏专业科班出身、有着十多年粮食保管经验的粮食人,刘旭光决定开始研究一种新的杀虫技术,解决铜陵库的难题。

  刘旭光在调研中发现,铜陵市周边有丰富的液态二氧化碳资源,而他也早就了解二氧化碳气调技术杀虫的原理,看起来,他似乎找到了“秘密武器”。刘旭光将二氧化碳汽化杀虫的设想告诉了同事甘双庆、杨绘,得到了他们的一致支持。

  但是第一个技术难题很快就出现了:如何将高压力、零下47℃的液态二氧化碳转化成合适的气态二氧化碳呢?为了做好设计的具体方案,刘旭光提前结束假期,先后走访了铜陵十几家生产或使用二氧化碳的企业,只要与汽化沾边的单位,几乎都留下了刘旭光的身影。但可惜的是,大部分企业都采用的是固定加热型、配备储气罐和输送管道的工艺,这并不能够满足粮仓气调的要求。

  科研一度走入了死胡同,小组成员们面对巨大的压力,心中难免感到气馁,刘旭光鼓励他们:“我们再找找,搞科研就是要走新路,我们的新路就是要做低能耗的储粮装置。”

  一天,刘旭光在家里吃饭,女儿看到他愁眉苦脸的,便想为他开瓶啤酒消消愁。就在女儿拉开啤酒拉环的一瞬间,刘旭光看着撒了一桌子的泡沫,不由眼前一亮——啤酒里面不就是二氧化碳嘛!

  第二天,刘旭光和小组成员们冒着大雨、踩着泥泞的山路,找到了铜陵山上的一个啤酒厂旧址。当看到散落在啤酒厂角落里锈迹斑斑的小型汽化器时,大家本以为,就像之前的每一次调研一样,这次不过又是一次徒劳的寻找。可经过仔细查看,大家发现,破旧的汽化器铭牌上还依稀能辨认出生产厂商的电话。

  电话沟通被拒绝后,刘旭光他们干脆带着设计的具体方案直接找到了厂家,可面对他们的技术方面的要求,厂家却连连摇头:“你们的要求太高了,行业内基本上没有哪家能做得出来。”在刘旭光和小组成员的再三努力下,厂家最终被说服了。

  经过长达半年的探讨沟通和几十次的设计试验,首台二氧化碳汽化装置终于诞生了。设备到库的那天,铜陵库的所有员工都前去围观、拍照,大家兴奋极了!

  在突破了第一个难题后,小组成员齐心协力、潜心钻研、修旧利废,一项项攻坚,将原环流熏蒸系统升级改造成双管环流系统,借鉴粮食分层扦样器巧妙研制出粮堆分层气体取样装置,接连“啃”下了充气及气体浓度取样两根“硬骨头”。

  2018年10月,团队决定用1个仓进行实仓试验。在完成仓房气密性改造、管路改造布置、薄膜封闭等准备工作后,终于到了二氧化碳充气环节。

  一开始的汽化和充气两个环节相当顺畅,可随着气囊渐渐鼓起、慢慢的变大,部分队员担心薄膜会因压力过大而崩裂,出于试验安全考虑,大家只好在密闭薄膜上开了十几个气孔辅助排气。没想到,气孔打开后,气囊很快瘪了下去,两个小时后汽化装置又出现了冻堵故障,第一次试验就这样结束了。

  库里有些同事劝他们“搞搞试验就算了,想做成没那么简单的”,可杨绘却给大家打气:“做试验哪有不失败的,我们再试试”。科研团队重整旗鼓,找来厂家对设备做了修复,再背上呼吸器进仓修补粮面薄膜,准备接着来进行试验。

  在反复查找、推敲、分析后,团队试着在仓外双管环流系统排气口临时加设了强排风机,充气环节终于顺利完成。又经过半个多月的数据监测,实仓试验取得了喜人的进展——预埋的虫笼在散气后全部被成功杀死!

  2019年夏天,刘旭光团队再接再厉,又开展了第二批5个仓的实仓试验。在首次试验的基础上,团队又提出了组合式充气、间隔式环流、自然排气与强排相结合等工艺方式,经过试验,二氧化碳气调杀虫技术取得了明显提升。

  第三批试验,团队将数量扩充至11个仓。有同事表示不解:“你们又不是专业搞科研的,能用就行了,没必要那么认真。”甘双庆是这样解释的:“技术不光要能用,而且要好用,我们再改改。”

  本着精益求精的精神,团队耐心改进工艺,想方设法让二氧化碳气调杀虫技术变得更便捷、更高效。为提高二氧化碳浓度检测速度和准确性,采用双人同时比对采集数据的方法开展试验。当时正值盛夏,小组成员顶着烈日,在仓房外收集数据,一个仓房测下来就需要几个小时,常常数据还没采完,口袋里的手机就因为温度过高而自动关机了。

  就这样坚持了整整1个月,检测仪生产厂商根据他们反馈的数据情况,对检验测试仪器来优化升级,既提高了仪器便捷性能,又快速缩短了数据的采集时间。

  2020年,刘旭光技能拔尖人才工作室正式授牌成立,科研团队的成员们有了自己的科研空间。他们充分的发挥工作室平台作用,在科研攻关、技术推广、人才教育培训上发力,联合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科学研究院开展新课题研究,起草制定了《储粮仓CO?气调杀虫操作规程》安徽省区域标准,丝毫没有保留地做好交流指导,用心用情传帮带。2020年,科研团队获得集团公司科学技术创新二等奖,先后获得10项专利,发表11篇论文。团队研发的“二氧化碳气调储粮新技术”“双管环流系统”“进出粮防雨装置”等成果已推广至几十家大型粮库。

  五年来,团队对二氧化碳气调工艺做出了20多次改进,汽化装置也从首台250Nm3型升级至900Nm3型。从时间上,6小时内就可以完成两栋仓房的充气工作;从成本上,将每吨粮平均费用控制在1元钱以内;从实效上,实现了杀虫彻底、高效便捷、绿色环保的效果。

  铜陵直属库技术团队在自己开辟的道路上艰苦探索、不断前行。他们敢于创新、攻坚克难的精神,鼓励带动着慢慢的变多的中储粮人,用智慧和汗水为守住管好“大国粮仓”履职尽责!(刘壬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