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产品中心 > 其他产品

现代科技让医疗更先进更方便

时间:2024-01-28 来源:其他产品
详情

  在日前于四川顺利举办,由中国半导体行业协会集成电路设计分会、芯原微电子(上海)股份有限公司共同主办的第三届青城山中国IC生态高峰论坛上,来自政府、集成电路企业和下游应用等多个领域的专家共聚一堂,分享了他们对智慧医疗电子产业链的建设想法。在会议开始之初,工信部电子信息司消费电子处处长杨旭东处长更是分享了政府对打造智慧医疗电子产业的决心和指导。

  杨处长指出,2017年7月,国务院印发的新一代AI产业发展规划,针对涉及民生需求的医疗、养老等方面明白准确地提出了多个发展趋势。这里面就包括推广应用,人工智能进行及时有效的治疗的新模式和新手段,建立快速精准的智慧医疗体系,探索智慧医院,建设开发人机协同的手术机器人、智能诊疗助手,研发柔性可穿戴生物兼容的生理监测系统,研发人机协同临床智能诊疗方案,实现智能影像识别病理分类和智能多学科会诊,加强流行病智能监测防控等方面。

  在政策的极力支持下,上下游的企业也鼓足干劲,力求在这一个市场迸发出最耀眼的火花。

  在某些人看来,中医是一个很依赖经验,且没太多根据的学科,但北京太一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兼CEO解渤则指出,他们能够通过中医和西医的双方检索学用在一起,然后用脉学把它串起来,然后用人工智能改变人们对中医的看法和体验。其推出的智能脉诊仪就是他们实现目标的一个重要“武器”。

  据解渤先生介绍,他们在这个脉诊仪里面植入了很多性能表现优越的芯片和传感器,病人在使用他们的这个脉诊仪之后,可以获得一个脉学的3D图,中医医生就能够最终靠这个图,获取患者的身体真实情况。因为这个脉诊仪的存在,医生就可以不需要跟患者面对面,就能直接实现远程“把脉”。

  “这个产品甚至可以实现家庭化的方案,具体就是患者将产品将布置到家里,然后可以随时测试自己的脉学3D图,并将其传输到云端。医生就可以透过云端看到病人的真正状况,并对症下药。再将药方发送到病人附近的智慧药房,最后将药配送到病人面前,实现整个诊治流程,解渤强调。

  解渤进一步指出,他们通过这个智能脉诊仪收集到了关于高血压的预测、诊断和治疗非常好的方法,这就让其可以帮助患者去预测自己高血压,同时也可以借助脉诊仪的结果获取用药的准确度。

  正如美国加州大学欧文分校生物医学工程系教授、OCT Medical Imaging公司创始人及董事长陈忠平教授所说,现在的医学正在进行一个比较深刻的变革。那就是随着基因技术和其他检测技术的发展,医生对病人的诊断方式从过去的“对诊”变成了“对人”。换句话说,那就是“精准医疗”会是未来医学发展的必然方向。甚至利用大数据去预测病人是否会发病,也将成为可能。

  “要实现这些目标,就必须要大量的数据,而医学成像则会成为一个重要的途径”,陈教授强调。但他也进一步指出,核磁、超声和CT这些传统的医学成像手段对于早期诊断的作用还是有限,这时候就需要用到光学相干成像。

  据介绍,这个从上世纪90年代就开始发展的技术,能通过横成像帮助医生实现诊断和预测。而技术本身在经历了多年的发展之后,也已经逐渐被应用到多个领域:

  例如在眼科,就可以利用这个技术来看视网膜的切面,去帮助医生诊断黄斑变性、青光眼和糖尿病视网膜等疾病;在心血管科,就可以利用OCT Medical Imaging开发的探头去帮助确认引起心肌梗塞的“斑块”。

  陈教授告诉记者,因为他们的探头创新性地将心脑血管探头和OCT探头结合到一起,且体积做得比较小,这就让他们可以在进行检测的时候同时获得OCT和超声的图像。其高准确性可以帮助医生更准确地辨别“斑块”。

  此外,他们的探头还可以被用到如直肠癌和胃癌等癌症的探测、打呼噜检测和早产儿检测等多个方面。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外科副主任,华西医院创伤医学中心常务副主任,骨科教授,主任医师项舟教授在论坛上表示,在他研究过程中碰到了一些瓶颈,那就是如何给骨盆骨折的病人做打钉定位。因为这是关乎一个病人后续恢复的关键。

  据项教授介绍,要做到准确定位,就首先要找到一个坐标。但因为人的骨盆的大小、宽窄和厚度都不一样。这就需要去做一个均值骨盆,才能找到一个普遍通过的骨盘中心。而为了获取这个骨盆数据,就需要CT与数字的融合。有了原点后,就需要进一步去建设一个立体的三维坐标系,去确定骨盆的各个部位的位置,然后打钉复原。

  “虽然这样做我们不一定做到100%,但做到了90%到95%也都是极好的”,项教授指出。

  但项教授进一步指出,现在这些打钉都是他们通过手工实现的,在效果控制上,可能会有偏差。但是如果我们有机器人,把我们定位好的数据输入到其中,然后通过机器臂来执行相关操作,那么整个准确度和二次伤害都会小很多,这对于患者来说是有百利而无一害的。这也能节省医生的很多工作。

  上海微技术工业研究院总经理兼CEO丁辉文先生则从生物科学和信息技术两方面去探讨如何帮助生命科学升级。

  丁辉文先生指出,我们今天看到的医疗设备解剖下来看是由两个系统组成,一个是微流控芯片来处理它的样片以及后面的整个光学分析系统。如果我们把这个系统小型化变成设备的芯片化,就做成了我们的Microscope一些芯片;如果再矩阵化、高通量化,最后就变成了高度集成的BPU,这就是我们讲的生物芯片整个过程。

  在里面我们可以看到生物光电子,这个当中既有微流控、光电等子一些我们所看到IT的技术,也有生物方面的技术以及成像、传感器技术,我们把它做成融合,就能够得到了精准医疗和生物制药当中核心底层技术。

  据介绍,通过将医用3D打印技术以及MEMS整个集成工艺平台结合到一起,就可以非常精确打出各种活体细胞等等。这能给被应用到POCT检验和监测工具的开发中去。另外,把微生量级上液体做一个数字化,把它作为通过一个点做成平面立体矩阵打出来,就能轻松实现我们细胞血液当中分类、筛选、追踪以及蛋白分析、蛋白测序、基因测序等等。

  总结来说,生命科学产业已经进入到新的阶段,也采用了新的模式。原来我们的模式当中是自主创新、自主研发,然后到后面渐渐开放出来做研发外包、技术授权、协助研发。而到了现在,我们需要渐渐进入到开源、共享研发这样的环境,而SITRI就在当中扮演了一个很好的辅助者角色。

  SITRI建立了非常好基础设施和公共研发平台,也摸索出一套合适的合作模式,对于公司有强大吸引力。SITRI甚至还建立了8寸超越摩尔研发中试线以及化合物半导体研发中试线,帮助研发人员成就更多可能。

  在前面,我们提到了影像设备对于医疗的重要性。国内医疗设备独角兽上海联影医疗科技有限公司X射线事业部CEO向军也从他的角度出发讲述联影是如何利用新技术提高医疗影像的体验。

  “统计我们的放射科医师人数,每百万人对应的放射科医师数量中国是61人,但美国每百万人口是112人,差不多是我们的两倍;如果统计设备,首先看数字拍片机方面,我们是每百万人九台,而美国则是每百万人131台。在CT方面,美国是每百万人32.2台,国内则是每百万人9.4台,这个差距也是明显。MRI方面,国内是每百万人4.9台,美国则为36.7台,差距同样明显”,向军进一步指出。

  在向军看来,为了扭转这个局面,除了提高医生和设备数量外,提升设备的便利性、精准度和效率则是一个更为重要的手段。他认为AI的发展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帮助处理大多数的简单重复工作,而让医生能把精力放在一些疑难杂症方面。

  作为国内领先的医疗设施供应商,联影正在推动设备“傻瓜化”。例如他们正在推动一个代号为“自动驾驶DR”的项目,在患者走进检查室的时候,设备就能够把患者的三维模型重建起来,然后把检查的位置系统自动定位,在设备正确的位置把患者应该是什么样的姿势投影出来,患者需要做的只是走过去和一个虚拟的自己“重叠”,而医生所要做的所有操作可能就是按一个键,然后就可以生成图像。

  “如果再搭载上AI在后面的智能诊断,我们可能就只需要按一下扫描按键,就能得到诊断报告。在这个过程中可能不需要设备的操作人员,甚至不需要诊断医生”,向军强调。

  汇医慧影创新事业部总监左盼莉女士在论坛上指出,医学影像在过去几十年的发展经历了三个周期:刚开始是一些成像的技术,就像X射线;后面是临床上的应用;到了现在有了这么多的成像技术和成像手段之后,有了它们在各个科室的深度应用之后,怎么样把医生从繁复的劳动中解放出来,这就成为人工智能发展的契机。

  在她看来,如何在拍出来的图上面快速扫描、找到病灶、把血管和病灶分析以及做筛查诊查。然后再在这些图像信息的基础上叠加诊断信息,实现精准医疗诊断。后期再做慢性病管理或者疗效预测。这就是人工智能能发挥作用的地方。而汇医慧影则做了一个全周期的平台,基本上实现了在临床过程中医生可以去使用人工智能技术去做辅助诊断。

  据左盼莉女士介绍,现在的人工智能辅助诊断这边现在落地比较多主要是DR和CT。除此之外,他们还与301血管外科合作,利用AI去解决血管外科、肿瘤介入科室和放疗科室对影像数据标注处理和分割处理的需求。他们甚至还建立了大数据科研平台和深度学习平台,帮助医生进行研究和发表论文。

  其实在这次论坛上,专家们还就医疗机器人、帕金森诊断和老年人看护等几个角度入手做了全方位的描述。从另一个角度看,科技改变医疗的机会是无处不在的。

  正如中国半导体行业协会IC设计分会理事长,清华大学微电子所所长魏少军所说,我国拥有庞大的人口,同时也拥有了众多需要诊断医疗的人口。在他看来,这些病人不但面对治疗的痛苦,同时还要面临因病返贫的挑战。为此他认为利用电子技术和信息技术去督促我们改变生活习惯,防止治病就变得很有必要。而要实现这个,就必须要更好的实现方案、更好的设备,同时也要新兴的芯片去支持,这样就带来了巨大的市场机遇。

  邦勤资本创始合伙人刘明宇也从投资人的角度,讲述了他看好的智慧医疗发展方向。在他看来、慢性病、新技术、新材料、新应用以及医保和商保的结合,是智慧医疗的机会所在。

  -- 提高本土制造及研发能力,满足快速发展的市场需要 -- 苏州,中国 – 12 月 16 日,2013 – 全球连接领域领军企业 TE Connectivity (纽交所代码:TEL) 近日宣布其国际一流水平的新工厂在江苏省苏州市落成。作为 TE 在亚太地区的首个专注于医疗事业的生产基地和产品开发中心,新工厂将致力于为医疗器械制造客户提供集成连接解决方案,标志着 TE 在中国及亚太医疗电子元器件市场的发展取得重要里程碑。 苏州工厂占地面积约 13,000 平方米,拥有约 500 名员工,主要生产连接器、线束、电线与电池组件,用于超声、外科、监护、治疗和介入等医疗器械。工厂不仅为在中国的本土及国际客户提供定制和集成连接系

  目前,世界人口老龄化及富裕化的趋势,为医疗消费支出增长提供了可能,同时也为医疗器械行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虽然全球经济衰退,但医疗器械行业仍然保持良好的发展势头。据美国一调查显示,美国医疗自动化技术市场在2008年的规模为120亿美元。预计该市场于2009年将成长到131亿美元,2014年达到232亿美元的规模。 iSuppli 公司指出,2009 年中国医疗电子设备销售额将增长18.2%,从2008 年的33 亿美元增长到39 亿美元。未来几年将保持这种强劲势头,复合年增长率将达21%,到2013 年上升到86 亿美元。专家预测,医疗器械行业到2010年,我国医疗器械的市场容量将达到1200亿元,但目前国内生产的医疗器

  微博问诊、在线医疗、网络监控……近年来,为缓解基层百姓看病难、看病贵,全国各地纷纷探索建设医疗信息化系统,让基层老百姓享受到了越来越便捷的医疗服务。然而,记者在采访时发现,由于缺乏统筹规划和顶层设计,大多数医疗信息化系统仍然未能实现互联互通,宛如一根根“信息烟囱”和一个个“信息孤岛”,亟待抓住机遇整合资源,实现从“小圈圈”到“大循环”的蜕变。 远程医疗不出门一样看专家     过去,许多基层老百姓常常感叹:大医院人满为患,在社区医院、乡镇卫生院,又担心硬件不好、技术不行。最近,记者在部分地区走访时却发现,信息化技术的应用,让专家“走”进了乡镇,将先进的设备“搬”到了基层。     成都市金堂县的游崇志患有慢性脓

  伴随着影像技术的进步以及更大化的医疗诊断需求,促使更多的影像设备不断投入到临床使用中。临床医生对于影像作为主要的检查手段之一的认可度越来越高,依赖性也越来越强。与此同时,越来越多的患者开始意识到影像检查在患病早期筛查与干预的重要性,加之人口老龄化也让医学影像的检验需求越发强烈。 远程医疗影像诊疗行业快速提升的三大原因 基于互联网技术的远程医疗影像行业在近年来逐渐成长为不可忽视的力量,远程医疗影像诊疗也由此成为行业的必然趋势。 其主要原因在于: 1)传统医疗领域影像科室无法满足国内日益增长的患者需求,尤其在基层医院缺乏大量专业能力足够的影像科拍摄技师以及读片诊断医师; 2)远程医

  微软看起来正在退出健康追踪可穿戴设备硬件的游戏,但另一面仍在积极研究可穿戴方面的价值,比如近期刚刚曝光的新型心率检测器专利。 根据专利描述,微软这项专利名称是“TRANSDUCING PRESSURE TO A NON-INVASIVE PULSE SENSOR”(无创脉搏监测传感器)将取代传统的光学心率监测传感器,后者存在于脉冲血氧饱和测定仪和手环类设备,比如Fitbit、微软手环、Apple Watch等,新款需要使用物理压电传感器在你的手腕和设备之间挤压,直接测试脉搏跳动。 就像你的医生那样直接测试脉搏得到更多数据,而非简单的心率数据,还能监测心率的变化性、动脉血压、脉波传导速度和

  IBM 研发了一套医疗诊断分析技术,虽然不能真正用来治疗癌症,但可望能为摧毁现有恶性肿瘤之有效新疗法降低成本。     该新技术利用了高能量粒子加速器(high-energy particle accelerator)──物理学所应用的巨型粒子加速器的房间大小版本──能精确地引导质子束杀掉癌细胞,不会让邻近的身体组织受波及;IBM Research期望能藉由此执行于 Power 7丛集超级计算机的软件分析技术,降低有效癌症新疗法的成本。     根据统计,2012年全球有1,200万名以上的癌症患者正接受各种不同疗法,估计到2030年该数字将增加至2,100万;但遗憾的是,目前只有10家医疗中心可提供质子疗法,仍有17家正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人口老龄化的发展,对医疗器械的创新发展也提出了更高要求,而半导体技术在医疗设施创新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安森美半导体身为推动高能效创新的半导体厂商,其多款医疗半导体产品居于领先地位,例如用于助听器的数字信号处理(DSP) SoC的市场份额高居全球第一。通过提供完整的医疗半导体解决方案,安森美半导体帮助创新型医疗电子产品实现更高的集成度、小型化、高能效、易用性、便携性和耐久性,配合医疗设施智能化、移动化等趋势的发展。 先进的DSP混合模块用于实现智能化的助听器     安森美半导体积极配合医疗电子的移动化、智能化等趋势,开发出了一系列符合市场需求的医疗半导体产品。例如,安森美半导体Ayre SA

  摘要:未来社会将会越来越重视医疗保健服务,提出一种新型智能机器人,就其在数字化家庭医疗保健方面的应用进行模型设计,并将蓝牙技术应用在智能机器人与医疗仪器和控制PC的通信中。 关键词:数字化家庭;智能机器人;传感器;蓝牙技术;医疗保健;ROKl01007;TMS320C54x 1 引言 数字化家庭是未来智能小区系统的基本单元。所谓“数字化家庭”就是基于家庭内部网络提供覆盖整个家庭的智能化服务,包括数据通信、家庭娱乐和信息家电控制功能。 数字化家庭设计的一项主要内容是通信功能的实现,包括家庭与外界的通信及家庭内部相关设施之间的通信。从现在的发展来看,外部的通信主要通过宽带接入。Intenet,而家庭内部的通信,笔者采用目前比

  搜索版-GB 9706.1-2020 医用电气设备 第1部分 基本安全和基本性能的通用要求

  无线共存

  基于 CC2642 蓝牙 5.0 的应用,以及 TI Simplelink 学院动手实验

  【电路】SNS9201(家用电器、机器人、医疗设施或报警装置)红外线传感信号处理电路

  【电路】臻琦牌ZQ-95C矿化,磁化,净水医疗保健快速自动电热水瓶电路图

  有奖直播 是德科技 InfiniiMax4.0系列高带宽示波器探头新品发布

  MPS电机研究院 让电机更听话的秘密! 第一站:电机应用知识大考!跟帖赢好礼~

  解锁【W5500-EVB-Pico】,探秘以太网底层,得捷电子Follow me第4期来袭!

  贸泽顺利完成SOC 2 Type II、ISO 27001 Stage 2和Cyber Essentials认证

  贸泽顺利完成SOC 2 Type II、ISO 27001 Stage 2和Cyber Essentials认证 持续加强对数据安全的承诺2024年1月26日 – 专 ...

  增强型机器学习和自主决策将有利于实现更节能、更便捷的解决方案拉斯维加斯——2024年1月26日——霍尼韦尔和恩智浦半导体(NXP Semiconduc ...

  从蛋白质设计到3D打印,从大片段DNA插入到检测深度伪造内容《自然》网站22日发布了2024年需要我们来关注的七大技术领域,并指出人工智能(AI ...

  今日,如果听到许多领域的企业正在加大举措,推进DevOps在实际业务中的实践,再也不会令人惊讶。显而易见,这样的形势正是源于企业紧迫的业 ...

  法国初创公司推出全球首款 DNA 存储卡:可存储 1KB 数据,售价 1000 欧元

  法国初创公司 Biomemory 声称推出全球首款 DNA 存储卡,可存储 1KB 数据,售价高达 1000 欧元(IT之家备注:当前约 7840 元人民 ...

  消息称腾讯与Meta合作中止 双方原计划在中国推出Quest 3入门版

  采用M1 Ultra和M1 Max芯片,苹果计划推出两款升级版Mac Studio机型

  英飞凌与Wolfspeed扩展并延长多年期 150mm 碳化硅晶圆供应协议

  TI有奖直播C2000 F280013x实现更低成本且更高效的实时控制方案

  传感器RFID生物识别网络传输电源管理处理器物联网安全行业规范创新应用可穿戴设备智能家居智能工业智能交通物联网百科相关展会专家观点射频词云:


上一篇:金百泽科技亮相中国国际医疗器械博览会 尽显医疗领域硬实力
下一篇:7月震荡上涨 8月预期仍有一定上行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