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严重脑出血,为了救命医生不得不取下患者的一块头盖骨,暂时保存在青医附院低温医学科,等待病情稳定后再重新放上去。但20年过去了,患者早已经联系不上,头盖骨被主人遗弃了。11月 26日,记者正常采访了解到 ,像这种主人已经不要或者可以联系不上主人的颅骨大概还有200多块。
掀起的头盖骨怎么能保存20多年?它得经过什么处理?记者探访山东省唯一一家综合人体组织库,-195.8℃下,卵巢、血管、心脏瓣膜、头盖骨等全部处在“冬眠”状态,等待需要它的人将它“唤醒”。这里不相关的人员不能随意进入,上面挂着牌子:组织库。
进入神秘的组织库之前,低温医学科主任教授王沛涛博士还在整理材料,上面记载着从1990年组织库正式成立到现在,各种组织的使用情况。
“最近我们还在郁闷,有的人把头盖骨放这就不要了怎么办?”王沛涛所说的这位患者是20年前将头盖骨保存过来的,那一年组织库刚成立 。送过来的头盖骨大概有巴掌大小。
“我还记得当时这个患者大概40多岁,有严重脑出血,颅内压太高,为了保命医生不得不进行开颅手术,将头盖骨给我们送过来保存,等病情稳定后再取走。可这一等就是20年啊。之前每隔一段时间还跟他联系,问他何时来取,后来有一次工作人员打电话过去,那边说算了、不要了,头盖骨放那吧。从那之后再也联系不上了。”
就这样,20年前的头盖骨倒让大家犯了愁,“别人的头盖骨,让我们怎么办?”
王沛涛解释:“那就会出现半脑人 ,开颅手术是先把头皮揭起来再进行的,时间长了,缺损的地方会凹陷下去。”
除了这个已经保存20年的头盖骨被“遗弃”,王沛涛说:“其实在这个组织库中,大概有一成多的头盖骨主人确认不要或者已经联系不上。到目前为止,大概还有200多块没人要呢。保存在这里的颅骨来自很多地方,有市区的,也有胶州、即墨的,还有莱州、高密等地的,很多地方的都有。这些也给联系造成非常大难度。”
如果时间太长怎么办?王沛涛说:“其实颅骨的最佳保存时间是5年。而且因为保存空间非常有限,所以我们不得已把那些被‘遗弃’的头盖骨进行简单处理,但这样保存效果就不是很好了。”
“之前我们已处理过一批,只能把这些头盖骨当成医疗垃圾焚烧掉,但长期这样下去也不是办法。”王沛涛收起记录本。
开颅后的头盖骨怎么会保存20年?它保存在啥地方?王沛涛往对面一指,“就在那,人体组织库。除了头盖骨,那里面还有血管、皮肤、角膜、卵巢呢。”
不起眼的一间房间,隔着玻璃里面什么都看不见。王沛涛打开门:“进来看看吧,组织都在这些罐子里呢。”侧着身子露出头往里瞅了眼,二十几个大罐子摆在屋里,旁边还有一些仪器。王沛涛笑了笑:“没那么吓人,这些是液氮罐,里面的温度是-195.8℃,我们差不多每周就要往里添加一些维持温度恒定的液氮,才可以让这些组织长期处在冬眠状态 ,最大限度保持生物活性。”
记者走进房间发现每个罐子上都写着大大的两个字“科研”,在上面则挂了几个小牌子“”、“角膜”、“皮肤”还有“颅骨”。“之前我们还保存过甲状腺、胰岛细胞、视网膜等,很多人体细胞组织都能放。”
王沛涛随意掀开一个液氮罐,里面马上出来团团雾气,“再往里就不能让你看了,否则会影响到它们的。”记者一看上面的标识,这里面保存着血管。
据了解,1990年,青医附院低温冷冻室被正式批准为组织库 ,可以保存各种人体组织。到目前为止,20多个液氮罐中已经保存着700多个组织。
液氮罐旁边放着各种仪器设施,这些都是处理组织的工具,别看这些组织都静静地躺在液氮罐里,其实在之前可是“饱经风霜”的。王沛涛粗略地介绍了处理过程:
“器官组织要在无菌的条件下送过来,之后我们按照程序先清洗再拿专门的药水浸泡,最重要的是加上低温保护剂,没有这种东西,再充足的液氮也没用。”
在众多器官组织中,皮肤的处理最麻烦:“直接点说,皮肤送过来后上面还带着脂肪肌肉组织的,经过清洗、浸泡后用专门的取皮机,取出薄薄的一层,大概0.3~0.4毫米,放在太阳光下是层发红的薄膜。之后再对薄膜做处理保存。”
做完这些后就能把它们直接放入液氮罐了吗?王沛涛摇摇头:“哪能那么简单,液氮罐里面的温度-195.8℃,一下放进去什么组织都破坏掉了,得经过程序降温,而且每种组织的降温速率也不一样。”
王沛涛指了指桌面上的一台机器:“那是低温冷冻仪,所有器官和组织细胞都得到那磨炼一番,一个阶段一个阶段地慢慢降温,通过降温仪慢慢掌控温度和速率。等到程序降温的温度跟液氮罐中的温度相差不大,组织已经适应了这种环境时,才能顺利进入液氮罐中,这样的一个过程起码得半个多小时。之后就不会再轻易把它们拿出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