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9月的一天,厦门小王在车内乘凉休息,突感身体极度不适,不仅头晕呕吐,而且全身没有力气。被紧急送医后,经过医生的化验诊断,发现小王体内的碳氧血红蛋白,竟超出正常值的一倍左右,让他出现了某些特定的程度的缺氧,而这是明显的一氧化碳中毒。
那么这就奇怪了,小王怎么就突然中毒了呢?原来事发当天,小王开车去机场接机,由于提前抵达了飞机场,所以他直接在车内乘凉休息。随后小王习惯性的开起了空调,并将车窗都关上了,就在这样一个几乎完全密闭的环境下,他足足待了四五个小时。
据小王的主治医生透露,正是因为小王在密闭的空间,呆的时间太长,才出现缺氧反应,最后导致一氧化碳中毒。而一氧化碳中毒不仅,会让人窒息、缺氧,严重的可能会引发昏迷、脑水肿,甚至是危及到生命,所幸小王得到及时的救治,脱离了生命危险。
2018年,7月17日中午11时左右,合肥一小区,一男子被发现死于车库内的私家车内。当日,因男子前夜外出应酬迟迟未归,家人四处寻找,不料车内发现男子,但已无任何反应。报警后,有关人员赶到现场,因车门紧锁没办法打开,最终破窗而入。
知情人透露,男子被抬出车时,身体已经僵硬,医护人员检查,男子已死亡多时。死者今年40多岁,就住在该小区。
据了解,16日晚,男子因应酬在外与朋友饮酒,警方称,男子车内死亡初步排除案件可能,疑开空调时门窗紧闭无法通风,最后导致一氧化碳中毒死亡。
2017年,40岁的黄女士在汉口某驾校学车,一天中午一点半,她冒着近40度高温,由教练陪同在第一次上路练习,由于天气炎热,她将车窗紧闭,空调也调成了内循环模式,以低速走走停停一个多小时后,突然两眼一黑失去意识。
坐在副驾驶位置的男教练也有些头晕,赶紧踩下副刹,把黄女士抬到后排强忍着眩晕将车开回驾校。驾校同事以为两人中暑,安排他们在空调房休息。不料直到晚上六点,黄女士依然昏迷不醒,并出现呕吐抽搐、大小便失禁,教练也一直头昏。最后送医救治,两人被确诊为一氧化碳中毒。
2016年8月9日上午9时许,安康高新区长岭南路中段非机动车道上,一男子在自己的私家车内不幸死亡,被发现时已过三天。经过警方初步调查,该男子死亡原因为封闭车厢内开启空调后,吸入发动机排放的过量一氧化碳所致。
8月9日上午9时许,安康一市民发现,高新区长岭南路中段,一黑色SUV在路边停放已有数日,当日上午,附近有群众从车旁经过,发觉车内散发出一股恶臭味,便立刻报了警。民警赶到后立即封锁现场,后经法医现场勘察,确认该男子已经死亡。
有人做了模拟实验。实验人员将一辆小车停在车行烤漆房内,将汽车空调打开并保持外循环状态,车门窗关闭,用一氧化碳检测仪检测不同时间车内的一氧化碳含量。
25分钟,车内一氧化碳浓度为91ppm,一氧化碳检测仪警示灯不停闪烁报警。进入烤漆房有明显窒息感,进入车内1分钟后能明显感觉到不适。
一氧化碳与血红蛋白的亲合力比氧与血红蛋白的亲合力高200~300倍,所以一氧化碳极易与血红蛋白结合,形成碳氧血红蛋白,使血红蛋白丧失携氧的能力和作用,造成组织窒息。对全身的组织细胞均有毒性作用,尤其对大脑的影响最为严重。
所以最好还是不要在车内开空调打盹或睡觉,当驾驶或乘坐装有空调的汽车时,如果如果出现头晕、肢体虚弱等不适症状,请及时打开车窗,呼吸新鲜空气,情况严重的务必紧急送医,以免耽误救治。
然而!事实并非如此!据相关专家这样认为:“汽车空间狭小,如果车内空气设置在内循环,人体呼吸,导致车内的氧气会慢慢的少,而呼出的二氧化碳会慢慢的高。当车内二氧化碳浓度达到一定值时,人就会出现昏迷及脑缺氧情况。一般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超过1%时,人即有轻度中毒反应;当超过3%时,慢慢的出现呼吸困难;超过6%时,就会重度中毒甚至死亡。”
声明:因无法联系到作者本人,请本文所用作品的著作权人直接与小编联系,商洽稿费支付事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