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气候科学界好像有着注重科普的优良传统。中科院原副院长、我国气候学会理事长竺可桢(1890~1974)就十分热心科普工作,编撰过许多科普著作,他晚年与宛敏渭合著的《物候学》,可谓科普创造中之珍品,获“第二届全国优异科普著作奖”。现年71岁的我国气候局研讨员林之光,也可算得上是气候科普咱们,有科普文章数百篇,科普著作十几部,1996年被国家科委、我国科协颁发“全国先进科普工作者”称谓。中科院大气物理所的研讨员周家斌投身科普比较晚,可是,跨进科普门坎后就成绩斐然。《趣谈气候》这本书初版于2002年3月,到2005年10月已经是第4次印刷,总印数超过了1万册,可见其受欢迎程度。2004年7月,他与叶笃正院士(2005年度国家最高科技奖得主)、张丕远合著的科普著作《需求精心呵护的气候》又在清华大学出书社出书。该书是《院士科普书系》(100本)中的一本,而《院士科普书系》2005年取得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本书作者是气候科学家,他坦言:“做了多年科研工作,写的都是学术论文”,因而,为了使群众易于了解掌握气候知识,他“尽力向科普接近”,在浅显化、兴趣化上下功夫。
浅显化、兴趣化的办法之一是善用譬喻。作者说,大气是掩盖在地球表面的一个“薄饼”,分红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热层和外逸层。每层的“馅”不同很大,滋味也不相同,所以大气其实是一个“千层饼”(第7页)。85公里以下的大气,由定常成分和可变成分组成。定常成分以氧、氮为主,还包含氩、氦、氖、氪、氙等惰性气体。可变成分有水汽、二氧化碳、一氧化碳、臭氧、甲烷、甲醛、二氧化氮、氧化亚氮、氨、二氧化硫、氯、碘、氢等。因而说,大气是由许多成分组成的“杂烩”。餐桌上的杂烩很好吃,大气这个“杂烩”很重要,咱们不行顷刻脱离(7~8页)。在《全天候飞翔还需求气候吗?》一节中,他写道,飞机、火车和轿车三种交通工具中,飞机是“胆子”最小的,怕风、怕云、怕雾、怕雨雪、怕飓风、怕雷电、怕结冰、怕能见度低、怕烟,总归,飞机像瘦骨嶙峋的林黛玉(第20页)。在《厄尔尼诺漫话》一文中,他将厄尔尼诺和拉尼诺比喻为夫妻。拉尼诺现象比厄尔尼诺呈现得要少,就像自然界也重男轻女相同。厄尔尼诺的强度要更高,比方男人的膂力比女子强。厄尔尼诺做的坏事比拉尼诺要多,比方男性违法人数多于女人相同(179~180页)。
浅显化、兴趣化的办法之二是引经据典。作者搜集了许多相关典故、现实和数据,需求时就信手拈来。第136页,他引证了清代诗人袁枚的两句诗,“爱替彼苍管闲事,今朝好多白云生”。并告知咱们,在大气物理中,云雾物理这个分支便是管(研讨)云雾的构成的。在评论严重活动的气候保证时,他谈到1990年9月22日北京亚运会开幕式那一天,好像气候部门预告的那样城区没有下雨,虽然当天北京周围都在下雨。1996年2月第三届亚洲冬运会在黑龙江亚布力举办期间,中心电视台气候预告节目增加了亚布力区域的气候预告,亚布力气候台专门制作了亚布力滑雪场气候预告,亚布力活动气候站还进驻滑雪场,供给了令人满意的气候服务。1995年国际妇女大会、1997年香港回归庆典、1999年澳门回归庆典,都是在杰出气候保证下进行的(第27页)。当然,咱们都期待着2008年北京奥运会期间气候部门的精彩体现!
浅显化、兴趣化的办法之三是发表“秘闻”告知读者一些他们原先或许不知道的事。在这一方面,也颇见作者功力。比方,第33页说,丈量能见度的仪器造价贵重,大型机场和重要的高速公路才有装备,一般气候台站都没有。第38页介绍说,德胜门外,小月河滨,有一座挺拔的铁塔,它便是中科院大气物理所的气候观测塔,塔高325米。在中心电视塔建成之前,它是北京榜首高塔。
可是,不能为了寻求浅显化、兴趣化而故作惊人之语。有些作者为招引眼球、为了使自己的著作热销,就有认识把话说绝,定论铿锵有力、评断无回旋余地,这样做,听起来却是爽快,便是常常有失公允。周家斌研讨员没有走这条路,他力求客观,不妄加断言,这一点值得嘉许。例如,一篇文章的标题便是“一分为二看灾祸”,其下的小标题包含:成也飓风败也飓风;寒流有过也有功;暴雨不全是坏事;劲风不一定欠好,等等。在《温室效应:祸兮?福兮?》一文里,他提示咱们沉思一些问题,例如,从全球近百年平均气温的改变看,有增温阶段,也有降温阶段,并且增温降温的起伏都不小。假如把增温归罪于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那么降温该谁负责呢?
科普书的兴趣是十分十分重要的。假如本书没有兴趣,那么读者读了《趣谈气候》反而会气愤。本书较好地完成了浅显风趣的方针。一个显着的不足之处是,本书虽配了一些插图和相片,可是似嫌太少。比方第33页介绍了雨量筒,假如登一张相片或插图让广大读者见识一下雨量筒到底是啥样子,那该多好啊!
期望周家斌先生在气候科普道路上稳步前进,特别期望他或是其他气候科普专家多传授给老百姓一些不依赖气候台的调查猜测气候的简易办法,就比方除了上医院看医生,咱们都应该有一些自我保健知识相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