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大学王猛团队发现全新高温超导体成果登上《自然》杂志

时间:2024-01-02 来源:江南app官方网站/液氧
详情

  )刊登了中山大学物理学院王猛教授团队在高温超导材料的科学成果——首次发现液氮温区镍氧化物超导体。

  这种全新的高温超导体是一种镍氧化物单晶,在14GPa压力下出现80K左右的超导电性。这是继1980年代发现铜氧化物高温超导体之后,目前人类发现的第二种液氮温区非常规超导材料,也是中国科学家在全球率先发现的全新高温超导体系。

  由于具有绝对零电阻、完全抗磁性和宏观量子隧穿效应的特殊性质,理论上超导材料具备广阔的应用前景。作家刘慈欣就在《三体》中描写了这样一个“超导”世界:核聚变成功后,由于能源基本没限制,电力开始免费使用;各种交通工具都基于磁悬浮技术。

  而在真实的生活中,超导体的应用落地主要涉及信息技术、生物医学、科学仪器、电力、交通运输等领域,包括医学检查中的核磁共振成像,以及交通方面的超导磁悬浮车。在众多应用前景中,最被寄予厚望的是推动可控核聚变反应堆的发展。

  清华大学物理学系教授张广铭是此次论文的共同通讯作者之一,在研究中提出了一个理解实验和计算结果的物理图像。他向界面新闻大湾区频道指出,这项成果属于基础研究工作,“真正要利用到实际的工业生产或日常生活,还需要非常漫长的时间,没有短期实际应用的情况。”

  “举个例子,我们现在用的通讯技术、计算电磁技术,那都是基于150多年前麦克斯韦提出的电磁理论,所以基础研究很难判定何时可以运用。”张广铭提及,“输电、计算信息技术、交通运输,很多方面未来都可能会用到(镍基高温超导体),只不过这个周期很长,可能要几十年的时间才会落地。”

  对于超导材料而言,其规模化应用的瓶颈包括临界温度参数、临界磁场和临界电流等。第一种液氮温区非常规超导材料的铜氧化物高温超导体,尽管发现已有近40年,但也未完全实现规模化强电应用,原因之一就是它的下临界场太低。

  在元素周期表中,镍(Ni)紧挨在铜(Cu)的旁边。自从铜氧化物超导体被发现以来,镍氧化物就被广泛关注,并被寄予厚望——人们希望制备出以镍为基础的类似高温超导材料。但是直到现在,仍然没有形成公认的理论来阐明超导机制,也严重制约了超导技术的发展和应用。

  低温和高压带来的制作成本高是另一个限制因素。王猛提到,目前研制的超导材料需要14GPa压力下才能实现,这会限制对超导机理的研究以及大范围的应用,研究团队目前正在攻关,希望生长出常压下达到液氮温区超导的镍氧化物超导体。

  王猛提及,此次发现高温超导的镍氧化物,镍的价态为+2.5价,超出传统预期,其电子结构、磁性与铜氧化物完全不同。通过比较研究,将有可能确定高温超导的重要的条件,推动破解高温超导机理,“根据机理,有望与计算机、AI技术等学科交叉后,设计、合成新的更多的更容易应用的高温超导材料,实现更广泛的应用。”返回搜狐,查看更加多


上一篇:中国再次领先世界首辆高温超导磁悬浮列车时速可达600公里
下一篇:干冰温度是多少?干冰的效果